文章正文
“求材”学术论坛第164期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0日 11:24   作者:学术部   点击:[]

5月2014:0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千佛山校区主楼二楼会议室举办“求材”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由山东大学研究生院、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主办,材料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应山东大学边秀房教授邀请,郭景杰、郎兴友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哈工大先进材料特种凝固加工研究所研究进展”、“高能量密度存储的超级电容器的报告材料学院边秀房张忠华陈国文王伟民老师等出席此次论坛。

郭景杰从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主要仪器设备、主要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所的未来发展设想五个方面介绍了哈工大先进材料特种凝固加工研究所。从合金熔炼、凝固行为到铸造工艺,该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研究,为生产高质量铸件奠定理论基础。随后,郭教授讲解了包晶合金凝固理论、钛合金熔化、玻璃和陶瓷感应熔化、钛合金液态置氢、钛合金精密铸造技术、铝合金移动磁场铸造、表面梯度材料构件电磁铸造、滤氢金属膜材凝固行为。

郎兴友讲道,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可能实现超级电容器高密度存储的高理论比容量。纳米结构化可增加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荷存储密度,引入导电介质改善其电极电导性能,由此可解决过渡金属氧化物离子体扩散能力低导电性差的原因。随后,浪教授分别从复合电极系统的电化学过程动力学、电子输运、离子传输问题讲述了复合电极材料设计思路。最后,他以两个具体例子,结束了本次报告。

郭景杰、郎兴友教授分享了一次精彩的汇报,提供了完整而清晰的设计思路,引起在座师生的阵阵掌声。


郭景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哈工大先进材料特种凝固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CHINA FOUNDRY》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国家科技奖金属材料组评审专家,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铸造学会副理事长等二十余项。近年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国防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项,总装预研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已出版专著7本;发表Sci论文450篇,被他人引用4000余次.同时,获得部级1等奖5项,部级2等奖2项,3等奖1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2项,已授权30项,多项研究成果获得应用。获各类学术奖励18项。近五年承担了国防重点基金项目超高温材料的成形技术基础研究,为重点实验室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郎兴友,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二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三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第二批)、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从事介观材料相变热力学,材料表/界面科学,多孔金属、合金和复合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在Nature Nanotechnol., Nature Mater., Nature Commun., Adv. Mater., Adv. Sci.,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SCI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和受邀撰写外文书章节2章。SCI他引34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1100余次,H=26。获授权美国专利和日本专利各1件、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4件。


上一条:“求材”学术论坛第165期精彩回顾 下一条:“求材”学术论坛第163期精彩回顾

关闭

版权所有: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网站维护:材料学院研究生会
联系地址: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西配楼 电话:8839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