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3F05)和教育部访问学者基金等的资助下完成的,属于机械与材料科学交叉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本项目的主要创造性成果包括: 1)针对异种材料连接区微观组织与宏观性能的相关性展开深入系统研究,特别是通过现代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数值分析,对异种材料熔合区组织结构、微裂纹及断口形态、瞬时扩散氢及应力分布、界面扩散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异种材料连接区微观行为与一系列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
2) 采用低匹配焊材、控制工艺参数和焊接区在超低氢水平,解决了不预热条件下焊接异种高强钢的难题。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显微图像微裂纹跟踪和数据处理,提出了异种高强材料熔合区划分方案,为研究异种材料焊接熔合区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奠定理论基础。
3)提出一种新型的带内冷通道的耐磨镶环的焊接技术。这项技术是将高镍铸造合金与不锈钢通过焊接方法制成带有内冷耐磨镶环的新型铝活塞,这样既可以节约材料,又能充分发挥两种金属各自的性能优势,提高内燃机和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要求,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例如,针对内燃机、汽车发动机的性能要求,将高镍合金与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制成带有内冷通道耐磨镶环的新型铝活塞,既可以节约材料,又能充分发挥两种金属各自的性能优势,大幅度提高内燃机和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减少废汽排放量。我国轿车发动机很多因达不到废气排放标准,难以进入欧美市场。采用这种新型耐磨镶圈的汽车发动机,可大幅度减低废弃排放,提高排气标准,使生产的轿车进入欧美市场。但是,高镍铸造合金与奥氏体不锈钢在物理、化学性能上差异很大,阻碍其焊接结合。特别是高镍铸造合金耐磨外环的厚度为10mm以上,而奥氏体不锈钢内冷圈的厚度仅0.4~0.6mm,易导致焊穿或产生焊接裂纹,难以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该项成果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该项成果获2006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主要完成人:李亚江、王娟、陈茂爱等。
相关介绍
先进材料的特种焊接
本课题组从事金属间化合物、先进陶瓷、复合材料、低合金高强钢、有色轻金属、新型不锈钢、耐热合金等材料的特种焊接及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横向课题16项、完成技术推广和开发20多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80多篇,被SCI、EI收录110多篇,被国内外同行多次引用。出版专著和手册10多部。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熟悉本学科发展动向,愿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攻关。
技术推广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特点及应用 |
性质 |
1 |
异种材料焊接区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
包括特殊陶瓷、金属间化合物、轻金属等异种材料的焊接,2007年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技术研发 |
2 |
低合金高强钢的焊接技术 (获国家发明专利) |
包括低合金高强度钢、耐热钢、低温钢、异种钢的焊接,通过焊接方法、材料和工艺等的最佳配合,实现不同零部件的自动化可靠连接,生产效率高 |
技术开发 |
3 |
Fe-Al金属间化合物焊接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 |
包括Fe3Al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等异种材料的焊接及新产品开发,可用于冶金、石化、电力系统耐热、耐磨、抗氧化的场合 |
技术开发 |
4 |
铝、铜、镁、钛及其合金等 有色金属的焊接 (获国家发明专利) |
如铝制汽车冷却器及散热器、铜制散热器、镁合金的焊接等 |
技术开发 |
5 |
材料表面快速渗铝新工艺 (获国家发明专利) |
包括复合渗铝剂制备技术或提供新型渗铝剂、 高效低成本粘结剂制备技术 |
技术转让 |
6 |
异种有色金属的焊接 (获国家发明专利) |
包括钢与有色金属的连接,如Ti/Al、Mg/Al、Cu/Al、Al-不锈钢、Cu-不锈钢、Cu-Al-不锈钢。用于电极、离子加速器冷却板、火箭燃烧器、法兰等,例如电力设备铜-铝导电接头(Cu/Al)等 |
技术开发 |
7 |
陶瓷与钢的焊接及应用 (获国家发明专利) |
各种陶瓷与不同钢种的焊接,如新型陶瓷复合刀具、复合硬质合金刀具开发等 |
技术开发 |
8 |
各种材料焊接接头区组织结构分析 |
通过计算机和显微图像分析仪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或焊接缺陷分析等 |
技术服务 |
9 |
新型不锈钢热交换器焊接技术 |
用于工业水冷机、制冷机、舰船上的冷却系统、集中供热及其他热动力设备等 |
技术开发 |
10 |
材料表面热喷涂与堆焊技术及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 |
包括材料表面改性及控制,如紫铜高炉风口套的耐热合金喷涂、在金属基体上喷涂耐磨陶瓷材料、堆焊各种合金等 |
技术转让 |
11 |
新型焊接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
包括焊条、焊剂、气焊熔剂、钎剂等,也包括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涂层技术 |
技术转让 |
12 |
各种材料焊接接头区性能检测及焊接工艺评定 |
包括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塑性、韧性等),使用性能和化学性能等,如晶间腐蚀试验、抗氧化性检验等 |
技术服务 |
13 |
异种钢焊接技术及应用 (获国家发明专利) |
包括特殊及异形工件的焊接及应用,如板材、钢管、异形材料等,也包括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双向不锈钢的焊接及接头区性能控制等 |
技术开发 |
|
|
|
|
联系人:李亚江(教授、博士导师)
山东大学(千佛山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连接技术研究所(邮编250061)
E-mail: yajli@sdu.edu.cn
文章相关图片如下:

文章相关图片如下:
